徘徊在忙碌与散漫之间「March, 2022」

在三月份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复习考研的高强度与内心的挣扎,特别是在数学的复习上,虽然一开始充满激情,但也逐渐意识到盲目冲刺的局限性。通过观看武忠祥老师的课程,我找到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英语学习上,通过使用「不背单词」和「轻听英语」等工具提升了词汇和阅读能力。生活中,我也体验到了音乐和电影带来的乐趣,尽管运动计划未能如愿坚持,但整体心态积极,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改进与前行。

  ·   1 min read

我似乎总是一个向往着一鼓作气的人,总在等待着某个时候,积攒着一股劲,把它全部使出来。但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变得「忙碌」,却一次又一次的回到「散漫」的状态中。突然意识到,这好像偏离了某种正确的方式。

学习

三月份,大多数同学都开始复习考研了,我也不例外。二月底就制定了基本的考研计划,三月份初期都在按着计划进行,主要在复习「数学」和「英语」。

数学

数学主要完成了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并且看了一点点的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

高数复习刚开始的几天,我就像打了鸡血一般,买来了数学课本、复习全书,在图书馆使劲地看。近乎疯狂的刷题,以至于一本660题不到两个星期就被全部写完。

但是在看完课本、复习全书之后,总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的知识漏洞。因为数学教材是严谨的,但它也有一定的距离,课本上讲的面面俱到,但我可能把握不到其中的重点。后来,我去看了武忠祥老师的高数基础视频,在武老师的讲解下,教材中看到的知识点仿佛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开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一些细节也有了更加严谨的把控。

武老师的课真的会让人心里有底。在刷题方面主要完成了金榜时代出品的「660题」以及「真题全精解析」。刚开始做“660”的时候真的感觉太难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学过高数这门课。在做到前面的不定积分的时候,各种积分上的小技巧让我非常抓狂,看到题目却一点思路都没有。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地也不是特别久,主要是刚开始都是在自己看教材、自己刷题,都没有看网课视频,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痛苦地把“660”做完了。由于规划地不周,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方式,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听一节网课,再去做对应的“660”题。在看完武老师的视频之后,感觉很多在“660”上遇到的困难武老师都有提到,而且我最开始不会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小问题。果然,虽然看书效率很高,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先有师傅领进门。

做完“660”之后再做“全精解析”的时候,就感觉如鱼得水了,上面的很多题型在“660”上都有见识过(说实话,08年之前的考研题真的很舒服,现在都卷成什么样了)。整体来说,“全精解析”比“660”做起来轻松很多。

存在的问题

不过现在仍然感觉在高数的复习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计算”。很多题目(特别是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那类题目)每次看一眼都觉得,嗯,直接格林公式、斯托克斯,先这样在那样就可以做出来,然后动手实际做的时候,在计算上我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障碍。

另外让我非常头疼的一个点就是无穷级数,刚开始看的时候,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对于各种类型级数的收敛性的判别一窍不通。

未来的复习重点

所以以后更加需要注重计算,一定要每一道题都要自己去算(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子时间够不够,也有大佬说可以买很多的题,把绝大多数的题型都见识一遍之后再开始练计算)我觉得还是两者同时进行吧,一本书用来看,一本书用来算(每一道题都要自己算)。

线性代数

线代并不是这个月复习的重点,所以我就是看了一遍复习全书上的内容,然后看了一部分李永乐老师的视频(说实话我感觉我个人不是很习惯李老师的授课风格,特别是他手写讲义的方式,让我感觉效率很低)。

线性代数整体相较于高数要简单很多,而且我自我感觉我线代的基础比高数略微好那么一点点(因为线性代数是上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听得很认真,而且当时很喜欢教学的老师)在看线代复习全书的时候,很多知识点基本都能回忆起来。

存在的问题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的地方,特别是后面的相似对对角化、二次型,还有就是矩阵相似、等价、合同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是很理解他们三者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在后期的线性代数复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英语

复习英语可能是整体复习中最令我放松的时候吧,英语主要过完了第一遍考研词汇(真的就只是过完了而已,很多都已经忘了),然后看了一些英语的文章。

首先用「不背单词」进行词汇记忆真的非常爽呀,非常喜欢它原声例句的功能。到了三月中旬,基本上考研词汇就已经背的差不多了,词书的最后1000多个词基本上都是非常简单的单词,可以很快地过。所以,一件非常爽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可以看着单词软件中的剩余单词数量逐渐变少,就有种打卡的欲望,想快点把它缩减到“0”。所以每次单词软件都提示我:“今天仍有xxx个单词没有复习,建议复习完之后再开始学习新的单词”,哈哈哈,真的是过于急功切利,真的是太「一鼓作气」了。

除了背单词,每天最快乐的时间莫过于英语阅读了。最近一直在用「轻听英语」这个app来进行英语阅读,上面一些频道还是非常不错的,例如「卫报精选」和「大西洋月刊」我就经常听。

轻听英语

几个还不错的英语杂志

下面是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

The Brutal World of Sheep Fighting: The Illegal Sport Beloved by Algeria’s “Lost Generation”
– By Hannah Rae Armstrong
这篇文章从阿尔及利亚的“斗羊”运动为切入点,介绍了这个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国家从挣脱法国殖民后至今的发展状况,以及阿尔及利亚被称为“失落的一代”的青年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阿尔及利亚的青年面对本国糟糕的政治环境却又无法革命所产生的那种无力感,让他们从“斗羊”这项充满野性暴力的运动中获得满足。

总的来说,这种课外的英语阅读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弥补背单词在英语学习上的不足。很多时候干巴巴地对着单词软件背单词,很难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且忘得也非常快,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来建立单词与中文词语的「对应关系」。然而这种「对应关系」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常常有时候,一整个句子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放到一起就不会了。对于句子的理解,特别是长难句的理解我认为在考研英语中也非常地重要。

例如下面这个长句子。

If you have ever plonked a bottle of prosecco into a house party ice bucket filled with cylindrical cubes, or pulled a cold can of Coke from the chilling bins at Glastonbury, or – indeed – endured the Arctic Enema ice bath obstacle at a Tough Mudder endurance course,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the ice originated in The Ice Co’s ice factory, a long, flat building nestled in the countryside between Doncaster and Leeds.

Super Cubes: Inside The (Surprisingly) Big Business of Packaged Ice by George Reynolds
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看懂。

生活

在三月份基本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平淡却充实。

音乐

你好 Spotify

在同学的推荐下,我把我的主力音乐软件从用了两年多的 Apple Music 换成了 Spotify,

虽然大部分时候也是听歌,但 Spotify 的算法确实还是会给我推荐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音乐,感觉非常不错。而且在 Spotify 上,也更方便地创建属于自己的歌单。

这一点的体验让我有点嗨,听着 Spotify 每天为我推荐的歌曲,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听上好几首新歌,感觉真的不错。听到适合的歌曲时,我也会主动去添加进歌单,并会不自觉地发现,自己居然听了很多自己不曾听过的歌手的歌,尝试不同风格的音乐。这种对音乐的追寻确实很吸引我。

但是 Spotify 中中文歌曲的曲库并没有 Apple Music 丰富,所以在这方面还有点不习惯,尤其是有时候在图书馆时会想听某一首中文歌。

电影

电影方面,我还看了《007:无暇赴死》,其实感觉这部电影很一般,打斗场面一般,剧情也有点不太合理,但确实算是给我带来了不错的观影体验。而且在这部电影中,听到了很多非常不错的音乐,可以找到原声大碟去听一听。

运动

运动方面的计划并没有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前期的游泳打卡也没有坚持下来。整体来说,这段时间只进行了三次游泳,有时候真的感到十分无奈。

总结

三月的生活中有收获也有遗憾,部分计划的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去完成,感到有些可惜。不过心态还是很不错的,这样的一种状态还是很好的,感觉也可以继续去坚持下去。